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炭园情怀 > 吉炭之路
左移动 右移动
企业历程(三十六)
企业历程(三十二)
企业历程(三十一)
企业历程(二十九)
企业历程(二十六)
组建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之十八)
我在“二零一”难忘的四年
组建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之四)

企业历程(三十六)

部局领导与专家来厂指导工作:     1955年4月14日,苏联有色冶金部对外联络司巴务林、杨申、巴布洛夫等专家,在重工业部基建局宋局长、有色管理局孙副局长、有色冶金设计院靳副院长的陪同下,来厂检查指导工作。冯铭厂长代表工厂汇报了建厂情况。工厂专家组成员、工厂各级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冯铭指出;“201厂的建厂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关系支持下,工作进展顺利。但,当年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如还有少量国外设计施工图纸未到,两千多个设备部件未到等问题。”根据施工情况,提出了继续聘请生产专家和要求苏方提供相关资料等。针对国内、国外制造的设备在供给上存在的问题,苏方代表和部局领导都给予了答复。会上还决定,重工业部在201厂设有工作组,加强对201厂建厂工作的领导。
  • 作者:李军     为加强附属企业总公司的领导力量,经吉炭总厂研究决定,以吉炭干字(93)5号文件任命:张大为同志任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副经理,主管附属企业总公司新产品开发工作。     1993年6月,随着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不断壮大、员工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工资制度以及不能适应改革的发展需要。为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必须深化工资制度的改革。在请示吉炭总厂同意,经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劳动人事处深入调研,结合企业的岗位、技能,提出了《岗位技能工资方案》,经公司班子认真讨论,最后确定:从6月20日起,在全公司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走向了实质阶段。     1993年,为完善吉林松江炭素厂的各工序能力,公司决定由常务副经理卢琳同志专门抓松江炭素厂各工序的配套工作,经营工作交由党委书记李军同志管理。卢琳副经理深入松江炭素厂,与工程部门、生产部门同心协力,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都是发动机关人员参加义务劳动来解决。从一车间到四车间,挨个车间、工段完善工序能力,着力解决了油压机安装调试工作、石墨化工序和加工工序的能力配套问题。1993年19月1日,经全公司领导、职工、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吉林松江炭素厂2500吨油压机压出了第一根合格电极。从此,改变了松炭压型品依靠吉炭总厂的历史,使“万吨”电极工程真正形成了可以生产万吨电极产品的能力,奠定了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走向自强、自力的道路,为厂办大集体的成长、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957
    2017-11-10
  • 作者:李军 随着    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职工不断充实到附属企业总公司里来。而此时的厂办大集体企业也不断增强为主办厂服务的职能。1992年,根据主办厂的要求,附企公司经过试验,一个为主办厂服务的冶金炉料厂组建形成。1992年4月1日,吉炭冶金炉料厂举行投产剪彩仪式,附企公司总经理吴振环等有关领导参加了剪彩仪式。冶金炉料厂总投资为70万元,年产量为筛分各级混合料5万吨,年创效益35万元,同时也为总厂废料再利用节省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992年6月2日,吉林炭素厂附属企业总公司申报国家大型企业,经省、市初审,同意申报国家大型二档企业,这是全国厂办大集体企业首个申报国家大型企业的企业,开创了厂办大集体的先河。 经过公司及省冶金就业服务中心的积极努力,吴振环总经理几上北京,吉林炭素厂附属企业总公司等省里的三家企业,经国务院、国家经委、财政部等单位审查通过,批准吉林炭素厂附属企业总公司、吉林通钢企业公司、吉林铁合金联营公司等三家厂办大集体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从此,吉林炭素厂附属企业总公司得到了省、市及总厂的大力支持,厂办大集体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995
    2017-10-30
  • 作者:盛杰 201厂原副厂长 离休干部 1954年春,为支援国家建设,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从福建来到201工作。 当时尚处在建国初期,面对旧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百废待兴。饱尝过失学、失业和流浪痛苦的我,曾投身于革命,参加过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三年经济恢复工作,而如今又能为祖国的工业建设贡献力量,心里便有种说不出的光荣和自豪感。一想到自己可以参与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洪流之中,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我便毫不犹豫地来到了201厂。 初入工厂时,我发现厂内的管理和我过去所从事的部队工作有很多不同,对于像我这样从部队走出来的人,一切都要从头学起。那时,工厂才刚刚开始动工,工人们都在培训中。我刚到不久,于是被派到抚顺301厂实习。一进工厂,我瞬间感觉自己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一切都那么陌生,又感到十分新鲜。在301厂,我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产品的用途学起,渐渐地掌握了生产工艺流程、各类设备的名称,以及设备的操作性能、规程,岗位责任制等管理知识。短短的几个月下来,已收获良多。虽然实习时间不长,但这对后来我回厂开展生产准备、组织试车投产等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至今想起,我仍感亲切和难忘。 回到了201厂后,我便积极参与到新厂的建设之中,经过数百个昼夜的辛勤劳动,在一片不毛之地上我们仅用两年多的一点的时间,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电极厂,其速度和质量都是空前的。 创业是艰难的,收获是甜美的。当八十多米高的烟囱第一个在松花江之滨昂然挺立时,当剪彩的人群涌进工厂大门时,当第一根电极从水压机一点点挤压出来时,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同时心中充满了喜悦。我们真的很骄傲,中国的第一根电极便从这里诞生了,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说:电极靠进口的时代从此结束了! 我在201厂工作四年里,一开始在石墨化车间,后来调任生产副厂长;其后,随着石墨化一、二车间合并,我又回去当了车间主任;1957年,我再次调回厂部担任生产副厂长。期间两上两下的工作经历,对我后来积累下很多生产管理经验大有帮助。下到基层,我掌握了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管理、人员思想等情况,上调机关,我更可以纵观全厂生产格局,作出合理安排。也正是由于我既熟悉生产又通晓管理,使我成了很快地成了炭素生产管理中的行家里手。 在201厂的四年里,我也经历过很多改革。工厂初期参照前苏联模式,实行“一长制”。后来,又由“一长制”,改为实行了“书记制”。而历史证明,无论是“一长制”还是“书记制”都不完全科学,工厂最终还是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摸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形式,虽几经坎坷,但道路却越走越宽。 如今的201厂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虽然现在我已离休,不谋时政,但当年的往事,仍令我记忆犹新,就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一样,每当听到有人讲起工厂的情况及成绩,我仍感到莫大的欣慰。同时我也坚信,坚信吉炭在新时期下、在一代又一代顽强拼搏的吉炭人的努力下,一定会实现更大的发展,吉炭的明天会更好!  
    1747
    2017-10-25
  • 作者:李军     1991年,吉林松江炭素厂“万吨”工程由于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实现达产。附企公司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研,于11月25日向吉炭总厂及银行等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万吨”工程抓紧配套和扩建有关工序的说明报告,决定在吉炭总厂的支持下集中各单位盈利资金,争取在93年底前全部结束“万吨”工程,达产运行。     为了保证资金到位,公司与各核算单位确立了盈利指标,整个附企公司资金全部投入到吉林松江炭素厂“万吨”工程的建设中。     1991年末,在落实92年生产经营计划中,公司决定集中财力、人力、安排专人抓松炭“万吨”工程的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公司办公会决定卢琳同志专门负责“万吨”工程,集中精力抓好“万吨”工程,并将卢琳负责的经营工作全部交给党委书记管理。     卢琳同志在抓“万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把办公室搬到松炭厂办公,组织多方会战,发动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松炭劳动,很多活都是由机关劳动,没有花一分钱资金而完成的。充分体现了附企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高贵品质。     
    1431
    2017-10-16
  • 作者:李军       企业人事干部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队伍的干劲。经过文化考试和实际工作考核竞聘上岗的附企公司广大干部,摆脱了人浮于事的工作状态,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       1991年,在吉炭总厂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附企公司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石墨设备厂根据电极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有掉炉的现象,抽出专人研究电极接头固定问题,经过多次试验,电极接头栓产品开发项目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有效解决了电极接头的固定问题。该项目投产后,每年为企业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1991年9月,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为了扩大安置待业青年的需要,成立了炭化矽综合利用开发小组,责成开发处抽专人研究炭化矽综合利用及成品开发。经过七个月的调研和反复实验,炭化矽综合利用和开发获得成功,使过去的大量废料经过筛分获得不同规格的粒料,重新用于生产,为吉炭总厂废料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不但解决了废料的堆放问题,也为企业生产节约了大量的生产用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1年,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机关验收,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石墨设备厂的换热器、除尘设备厂的扁袋除尘器被评为部优产品。附企公司有3个qc小组被评为省劳动系统、省厅和市优秀qc小组。吉林松江炭素厂荣获吉林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计量管理经济效益奖杯”。
    866
    2017-09-22
  • 作者:李军     经过将近四个月的整顿,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领导班子以崭新的面貌站在了领导厂办大集体的前沿阵地上。经过对机关处室的全员培训,公司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了招聘考试,采取竞争上岗的方法,对中层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全员解聘,重新参加应聘考试,最终择优录取了近700名机关工作人员,干部指数降低了近30%,优化了干部结构,使结构干部队伍换发了生机和活力。     1991年4月29日,吉林炭素厂附属企业总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吴振环总经理作了行政工作报告,总结了附企公司的行政工作,对附企公司下一步工作目标、发展方向、企业前途进行了详细论述,极大地鼓舞了附企公司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邓才同志作了工会工作报告。电话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工会委员会,选举邓才同志为工会主席。     1991年5月29日至30日,中共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召开了第一届党代会。会上,公司党委书记李军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前两届党委会的工作,对前两届党委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新一届党委会提出了要求和工作目标,从抓班子,抓党员起步,全面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入手,带领企业全体职工爱岗、敬业、进取、奉献,实现附企公司的长远目标。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李军同志为党委书记,杨文林同志为党委副书记,朱喜宝同志为纪委书记。     在公司行政、党委班子的领导下,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激发了活力,树立了前进目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897
    2017-09-13
  •     第一次隶属关系变更;一九五三年四月八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东北有色金属分局基本建设机构的决定》,文件规定;二零一厂基建工程由原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管辖,改由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领导。
    963
    2017-09-06
  • 作者:李军     1990年末,吉炭总厂根据厂办大集体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的需要,适时选派吉炭副厂长吴振环同志主管厂办大集体工作。     吴振环副厂长深入厂办大集体调查研究,抓住厂办大集体发展的瓶颈,适时调整厂办大集体领导班子,并根据需要,从整顿干部队伍做起,对机关干部进行了重新聘用。一是根据平时工作能力进行评聘,二是对工作职能进行考试选拔,三是本人应聘岗位答辩。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机关选聘工作基本完成,干部指数由原来的1149人减缩到700人左右。     吴振环副厂长按照吉炭总厂的要求,并结合厂办大集体的管理需要,将四家一处的管理运行体制及隶属关系进行了重组,撤销四家一处管理体制,重新组建了吉林炭素厂附属企业总公司。     1991年3月21日,根据吉炭干字(91)3号文件,任命吴振环同志为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总经理;卢琳为常务副经理;谭立泉、姜佰涛、裴国才为副经理。     1991年3月21日,经吉炭干字(91)3号文件任命:李军同志为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党委书记;杨文林同志为党委副书记;朱喜宝同志为纪委书记;邓才同志为工会主席。     吉林炭素厂附属企业总公司在重组后下辖15个分厂、39个机关处室。吉林松江炭素厂为附企公司主体厂。
    958
    2017-08-29
  • 作者:李军     1990年,四家一处集中力量抓“万吨”技改工程,到年底,“万吨”技改工程完成投资5304万元,建成焙烧车间、石墨化车间、加工车间三个工序及中央变电所、水泵站、锅炉房等辅助配套设施,使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有了自己的主导产品,基本上解决了大集体人多能力弱的问题,使集体企业在解决人产矛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90年,集体附属企业总公司3个qc小组分别被评为省厅和吉林市优秀qc小组。     1990年,吉炭建安公司被吉林市评为明星企业。     1990年,吉炭石墨设备厂与兄弟单位共同开发的无水冶金炉窑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0年,吉炭集体企业荣获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的“质量管理经济效益奖杯”。     到1990年底,吉炭集体企业(四家一处)运行体制时期,共有职工5641人,各类干部1149人。实现总产值1389万元,营业收入4690万元,实现利润97万元。  
    910
    2017-08-14
  • 作者:李军     1989年,原集团劳动服务公司新体制开始运行。在吉炭集体经济管理处的运行下,吉林松江炭素厂、石墨设备厂、附属企业总公司、建筑安装公司以崭新的姿态投入集体企业的工作中去。     四家一处体制,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     1989年1月2日,吉林松江炭素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孙庆同志作了题为《励精图治奋力登攀,用汗水迎接松炭明天》的行政工作报告,周兰坤同志作了题为《艰苦奋斗,共建万吨,为振兴松炭做好工作》的工会工作报告。职代会的召开,极大地振奋了职工的建设热情,万吨工程成为广大职工奋斗的目标。     1989年2月13日,省冶金厅刘厅长、技改处冷处长等领导来厂主持万吨工程调度会。化建公司、矿建公司领导参加了调度会。至此,松炭万吨技改工程纳入省冶金系统重大工程现场调度的管理议事日程。     1989年2月23日,在吉林铁合金厂召开的省冶金系统集体经济工作会议上,吉林松江炭素厂被评为1988年度先进集体。     为进一步加强集体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1989年4月20日,中共吉林松江炭素厂委员会以(89)第9号文件形式发布《关于成立吉林松江炭素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通知》,并制定了研究会章程。     四家一处管理体制任职情况:集体企业处处长李树林;吉林松江炭素厂厂长孙庆,书记杨文林;石墨设备厂厂长朱喜宝,书记孙凤岐;附属企业总公司经理高国家,书记裴国才;建筑安装公司经理温本义。  
    1100
    2017-07-13
<1...4 5 67 8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