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炭园情怀
左移动 右移动
企业历程(三十六)
企业历程(三十二)
企业历程(三十一)
企业历程(二十九)
企业历程(二十六)
组建吉炭附属企业总公司(之十八)
创业者的脚步——忆我在201厂初期的那段时光
我在“二零一”难忘的四年

企业历程(三十六)

部局领导与专家来厂指导工作:     1955年4月14日,苏联有色冶金部对外联络司巴务林、杨申、巴布洛夫等专家,在重工业部基建局宋局长、有色管理局孙副局长、有色冶金设计院靳副院长的陪同下,来厂检查指导工作。冯铭厂长代表工厂汇报了建厂情况。工厂专家组成员、工厂各级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冯铭指出;“201厂的建厂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关系支持下,工作进展顺利。但,当年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如还有少量国外设计施工图纸未到,两千多个设备部件未到等问题。”根据施工情况,提出了继续聘请生产专家和要求苏方提供相关资料等。针对国内、国外制造的设备在供给上存在的问题,苏方代表和部局领导都给予了答复。会上还决定,重工业部在201厂设有工作组,加强对201厂建厂工作的领导。
  • 在和苏联专家相处的日子 作者:陈月楼(原201厂机修工程师,已故)     建厂初期,(前)苏联曾先后派过30多名专家进厂,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的心情非常愉快。双方不但缔结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协同解决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工程师吴望春由于和苏联专家往来密切,常用俄语给他们讲中国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而使听者入迷;工程师叶肇坦留学美国,英语讲得很好,在没有俄语翻译的情况下,可以用英语直接与专家们对话,也赢得了他们的赞扬;苏方机械专家萨姆柯对我方机械组组长易琪颇为欣赏和重视,多次向厂内建议,推举他晋级为工程师……     苏联专家对我们的认可更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1954年初,在国内设备订货中,焙烧用的抓斗天车因体重较原设计重了一吨多,订购组组长张日生要我们签署书面意见。我当时请示到苏方机械专家萨姆柯,他与土建专家克鲁基诺夫研究后,决定由我方土建工程师贾德萃负责计算其受压强度,后经助理工程师邹昌鹿等人的反复计算,将结果报送给克鲁基诺夫专家,确定后转给了苏联铝镁设计院。     1954年冬,为了考虑冬季施工,提前抓好锅炉送气工作,我们对锅炉进行了反复的平衡、查对,结果发现缺一件拉杆从而影响了安装。因为锅炉是苏联成套订货,补发从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只能就地解决。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在会议上萨姆柯问:“吉林最大的机械厂在哪?”有人回答:“省机械厂。”于是,苏方专家立即带着设备科长吴瓒珠、非标准设备股长高凤翔赶去省机械厂,在将图纸交给了他们的厂长后,我们关切地问:几时能干出来?厂长回答:“争取一个星期……”。但萨姆柯当即表示不行,并接着说:“我们要求必须明天交货,一定要做到!”后来我们又与厂长沟通了许久,最后由厂长向生产科长下达命令:停下一切生产工件,全力生产配套拉杆。就这样,在省机械厂领导和全体工人师傅的积极支持和我厂吴科长和高股长的及时协助下,配套拉杆在第二天一早就制作完成,及时送回到工作现场。苏方专家连声称赞:中国的企业和员工的确守承诺、效率高。     压机是我厂的主要设备,也是我们设备安装部门的工作重点。为了确保安装不出现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请示苏联专家。一天,萨姆柯就压机和高压水泵的安装开箱召开了专题会议,要在原有开箱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检,以保证安装不出问题。萨姆柯把我们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以煤气炉专家齐群和我为一组,第二组以孙希安和钳工班的同志为一组,第三组以通风专家利夫差和廖品泽为一组。三个小组的同志协同合作,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我们白天开箱检查,业余时间整理开箱记录,并随时与专家组保持联系。经过数个昼夜的检查整理,我们很快地整理出了检查结果,并将各种稀缺备件和已损的备件资料数据整理完毕,及时上报,专家组经审核后又第一时间报回了莫斯科。事后专家们纷纷惊叹于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成效,并表示有这么先进的队伍,压机安装一定准确无误。  
    1558
    2017-04-26
  • 技术设计到厂开始翻译资料     1953年1月,国外技术设计基本到齐。2月,成立翻译室。5月份,充实到了7人,由厂长办公室领导。8月,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和西南饿专调来10多名翻译,增加到了20多人,改由计划科领导。同时,又充实了一部分本厂培训的饿文翻译,达到30多人,又改为设计科领导。1953年10月,经过一年左右紧张的工作,共翻译图纸和设备说明书一万两千多张,为工厂下步工作提供了技术准备。
    1040
    2017-04-25
  • 作者:李军     1986年是吉炭集体企业蓬勃发展的一年。随着“万吨”技改工程的批准、论证会的召开,吉炭劳动服务公司即将迎来集体企业建设的高潮。     在这样一个如火如荼的形势下,对吉炭劳服公司党的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一个宣传阵地来加强党对技改工作的支持和鼓动。经公司党委研究,1986年9月30日,吉炭劳动服务公司《集体经济》专刊创刊,党委书记孙庆同志为专刊题写了刊名。从此,吉炭劳服公司有了自己的宣传阵地,得到了广大集体企业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1986年10月4日,在原江城炭素厂老机加车间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的松炭机加车间举行了隆重的试车剪彩仪式。市经委、市纪委、规划处和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江城日报社及吉林炭素厂、吉炭劳动服务公司的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松炭机加车间的试车生产,标志着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万吨”技改工程拉开了帷幕,它必将为“万吨”技改工程积蓄财力、培养职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的“万吨”技改工程是一个全工序的炭素生产系统,是厂办集体企业在吉林省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经吉林炭素集团的研究请示,1986年10月22日,吉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以吉计经委字(1986)916号文件批准《关于同意成立吉林松江炭素厂的批复》。批复明确指出:1.吉林松江炭素厂为吉林炭素工业集团成员之一;2.企业性质不变(集体所有制),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3.原吉林江城炭素厂的电力、主要原材料供应渠道不变。    1986年10月26日,吉林松江炭素厂“万吨”技改工程第一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基。  
    871
    2017-04-21
  • 作者:李军 吉炭劳服公司“万吨”工程的建设 吉炭劳服公司“万吨”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吉炭总厂和吉林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1986年8月,吉炭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了“万吨”技术改造工程指挥部。公司决定:刘俊芳任工程总指挥,张春生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辖三各职能科室,全面规划、设计、组织施工“万吨”工程建设。 1986年8月28日,吉林市市长吴广才、市经委刘主任、市财政局石局长等一行七人到吉炭劳服公司“万吨”技改工程工地视察。公司李树林经理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进展等作了详细汇报。吴广才市长对吉炭劳动服务公司在“万吨”技改工程中所做的各方面工作表示满意,并对工程的开展作了指示:一是此项目很好,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很有利;二是吉炭要加大领导和支持力度,劳服公司要充实骨干力量,齐心协力建设好“万吨”工程;三是市里在政策上要给予优惠,指导和督促工程早日完成。 在吉炭总厂和市政府的督导和支持下,1986年9月2日,吉林炭素厂发布了“万吨”工程情况简报经要。纪要中说:8月12日、12日,由吉林市经委、吉林炭素工业集团主持召开了吉炭劳动服务公司松江“万吨”电极厂论证会,吉炭总厂等有关领导到会,对吉炭劳动服务公司松江“万吨”电极工程进行了认真、严谨、务实的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如下:1.松江“万吨”电极厂工程方案是可行的;2. “万吨”电极厂的设计是合理的;3. “万吨”电极厂建成后的效益是明显的;4.投资4000万元是可以承受的。 1986年10月26日,松江炭素厂“万吨”技改工程第一期工程开始放线打桩。从此,松炭“万吨”技改工程拉开了序幕。
    902
    2017-03-30
  • 作者:李军     1986年,在吉林市政府和吉炭总厂的参与下,吉林市江城炭素厂与吉炭劳动服务公司的实体联合进展迅速。吉林市经委刘仰义副主任与吉炭总厂李圣华厂长经过多次协商,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既解决了吉炭劳服公司的能力问题,又解决了江城炭素厂的生产经营困境。     1986年5月17日,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吉市政发字(86)第15号文件《经营市江城炭素厂与吉炭劳动服务公司实体联合问题的批复》批准同意吉林市江城炭素厂(集体所有制)与吉炭劳动服务公司(集体所有制)进行实体联合。联合后,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变,又吉林炭素厂对人、财、物、产、供、销、党、政、工、群统一管理,原江城炭素厂有关债券债务问题一并移交。        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与市江城炭素厂联合后,决定利用原江城炭素厂的场地进行万吨炭素制品的万吨工程建设。1986年6月22日,由市经委刘仰义副主任主持召开了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吉林炭素厂、吉炭劳动服务公司领导参加的讨论研究协商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与市江城炭素厂实体联合后改建“万吨”炭素厂的总体规划和需要与会部门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的商讨会。市经委技改处和联合处、市冶金局、市财政局、昌邑区税务局、工商银行松江办事处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经过协商,与会有关部门对我公司所需帮助解决的问题答复如下:1.年产“万吨”炭素制品的改造项目由市经委尽快制定技术改造项目计划;2.沈阳铝镁设计院应尽快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平面布置图;3.市环卫局、电业局等单位来参加此次会议,今后由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分别到上述单位汇报;4.市税务局对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万吨”改造项目三年免征所得税的文件争取尽早下发;5.根据市政府办公厅(86)35号文件《关于江城炭素厂债权债务一并移交》的精神,吉炭劳服公司于6月15日前将原江城炭素厂在中行的60.3万元贷款一次还清;6.工商银行松江办事处同意原江城炭素厂17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以吉炭劳动服务公司名义重新换据并承认其数额;7.对市财政局通过市冶金局对原江城炭素厂的198万元救济款是否免收,得同财政局协商确定;8.工商银行同意将原江城炭素厂79.4万元的专项贷款以旧贷新的方式解决,可于年末还清后重新贷款,贷期2年。     在吉林市政府和吉炭总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万吨工程在吉炭劳服公司轰轰烈烈地展开,开启了吉炭劳动服务公司的崭新一页。
    1095
    2017-03-27
  • 进行冬训: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所有基建单位都必须冬季整训。我厂从1952年12月22日开始冬季整训,到1953年1月23日结束。全厂有574人参加整训,主要是学政治,学经济,学技术,全面做好1953年的工作,为新的一年做好各项准备。
    1001
    2017-03-20
  • 忆冯明厂长 作者:陈月楼(原201厂机修工程师,已故)     大约在1952年的10月份,根据周诚斋副厂长的安排,我和田本良、李继贤、汪仁之、陈奎刚等几个同志,到中央重工业部设计司翻译科去校对我厂由苏联新到的技术设计。1953年元旦过后,我们完成了任务,就从北京回来了。当晚,机电车间的统计刘观云见到我时说:“我厂新来了一位冯明厂长,很年轻,才三十来岁,是团中央机关的团委书记……”第二天一上班,我正在处理厂内的锅炉漏水问题时,恰好碰到了冯厂长,经别人介绍后,我便向他汇报了修复锅炉的工作计划,冯厂长听后高兴地说:“同志们辛苦了!春节就快到了,我们一定要送好气,让大家过一个暖乎乎的春节。”我们听后也很受感动,都表示一定加快维修速度,保证让大家伙儿过一个好节。     1953年初冬,中央有色局来电,要我厂派人到京汇报机电设备的订货、到货情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当时负责汇报的林绍淳同志连续加班整理了不少资料,又匆匆地进了京,后因劳累过度,因病住进了医院。冯厂长在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派专人到京进行护理。这件事当时在全厂引起强烈反响,大家都纷纷表示,冯厂长真是一位体恤下属的好领导。     1954年春天,苏联专家萨姆柯从北京打来电报,让冯厂长亲自带队到北京汇报通风设备的到货情况。当时,我作为设备科计划股长与之同行。因为当时我们急于见苏联专家,所以下了火车都没有来得及洗脸和更换衣服就急急忙忙地赶去了苏联专家住的宾馆,哪成想宾馆的门卫看到我们的样子,立即提高了警惕性,让我们出示党委介绍信,还要公安部的证明。冯厂长再三解释结果还是不让进,最后没办法的只好拿出工作证,这时门卫才抱歉地说:“原来你们是保密厂的领导啊……”立即放行。冯厂长见此情形,立即叮嘱那位门卫不要以貌取人,应该转变工作态度。后来,在那名门卫的引领下,我们才见到了苏联专家。     建厂初期,机械安装公司的工地主任叫王明普(后来任西北冶金建筑安装公司总工程师,又是当年支援阿尔巴尼亚的中国专家组组长),他经常与我们在一起打交道。闲谈中他谈到他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苏联专家萨姆柯,另一个就是冯明厂长。我当时听后不禁也连连点头,要知道在建厂初期,冶金部工作组,省市工作组,还有苏联的专家及各类人员,数家施工单位、上万名职工,日以继夜地战斗在建设工地,而冯厂长在千军万马中仍指挥若定,所展现出的出色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的确非常人所具备的,所以直至今天,与冯厂长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无法忘怀他的风采和对吉炭的建设和发展所做的贡献。 
    1486
    2017-03-15
  • 作者:李军     1986年,随着下乡知青返城力度不断加大,吉炭劳动服务公司以现有的生产能力已经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经过与吉炭总厂沟通,需要扩大劳动服务公司的生产能力,解决知青的安置和岗位问题。     扩大生产能力,需要场地和资金。当时,吉林市冶金局下属的吉林市江城炭素厂经营十分困难,市里根据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和横向联合的精神,也想找一家有能力的企业将其合并。在吉林市政府的撮合下,吉炭总厂李圣华厂长与吉林市冶金局多次洽谈,于1986年4月7日最终达成吉林市江城炭素厂与吉炭劳动服务公司实行实体联合。吉炭劳动服务公司将吉林市江城炭素厂债权债务及全体人员全部接收。1986年5月17日,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吉林市政办发字(86)第15号文件《关于市江城炭素厂与吉炭劳动服务公司实体联合问题的批复》批准同意市江城炭素厂(集体所有制)与吉炭劳动服务公司(集体所有制)进行实体联合。联合后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变,由吉林炭素厂对人、财、物、产、供、销、党、政、工、群统一管理,原江城炭素厂有关债权债务问题一并移交。     1986年4月,为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经吉炭劳动服务公司深入市场调研,为吉炭总厂配套的包装材料厂投产试车。为总厂和劳服提供包装电极用的木箱和纸箱,能比从外部采购每年节约50万元费用。1990年,现有的纸箱生产能力已满足不了包装产品的需要,劳服公司自筹资金扩建了400平方米的纸箱车间,解决了生产的需要,同时,为劳服公司增加了新的活力。     1986年5月3日,吉林市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吉林市经发(1986)第75号和吉林市集经发(1986)第18号文件《关于授予1985年“明星”企业“百万富翁”单位先进单位称号的通知》。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新型石墨材料厂被授予1985年吉林市“明星”企业称号;吉林炭素厂劳动服务公司被授予1985年吉林市“百万富翁”单位称号。  
    943
    2017-03-13
  • 开展“三反”运动和“三点制”竞赛活动 1951年12月1日,党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开展了三反运动。1952年元旦,毛泽东同志又在《元旦祝词》中号召:“我国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起来,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1952年,我厂结合三反运动和生活区建设的实际,在厂内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无人负责、反对铺张浪费的政治运动,同时建立了技术责任制,工程质量检查制等规章制度。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了“三点制”竞赛活动。即:结合本单位工作任务,制定评比条件,定期在黑板上公布竞赛结果。
    913
    2017-03-03
  • 经考验受教育心悦诚服 作者:陈月楼(原201厂机械工程师,已故)     201厂从筹建开始,名声就很大,为此就有一些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能工巧匠纷纷跳槽进厂。他们觉得,能进入201厂工作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当时在吉林市很有名气的水暖工刘凤岐、单汝忠带领一批水暖工来到201厂,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后来又从抚顺和全国各地又调来了几批机电工人先后入厂开展工作,但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随后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为了解决技术等级差距等问题,在厂长刘洪涛、副厂长周诚斋的组织领导下,工厂决定对新入职的工人开展考试,从而对他们的技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的考试上,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除锻工外,车、钳、铣等工种都是在外厂进行的,水电焊工则在另一家私企进行的。这次考试安排的细致、合理、科学,大家都很认同考试的结果,令大家触动的同时更使大家得到了教育。     考试后不久,钳工班的同志就接到了安装木材加工机械的任务,由于当时缺乏必要的工具,再加上材料供应的不及时,所以工作的进度很慢。记得有一次,机电车间主任去现场检查工作,发现工人们清洗设备因没有抹布而束手无策,他二话不说当即脱下了自己新换的衬衫,将两个袖子撕下来交给了工人们使用。领导的率先垂范,使工人们很受鼓舞,在场的人,纷纷举起大拇指,对他十分钦佩,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1385
    2017-03-01
<1...6 7 89 10 ...12 >